所谓的案例其实包括很多,不论是报纸还是网络上的新闻报道、采访记录等,这些都属于案例。为什么说案例也可以深入,因为媒体性的报道篇幅一般不长(要有阅读的普适性,若文字太多,将报道写成万字以上的专业性文章,于当下时代,很多人是不会去看的),但它们往往会对社会现象或者是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观点,批判性也好,倡导性也罢。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观点去研究这个现象背后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案例报道中,一定会有实际性的问题存在,否则,这些内容完全没有报道出来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就通过这些案例去发掘它背后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历史问题等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拟定题目,再去用我们自己的研究视角、研究的理论或者是方法来进行论证,这样,一篇论文也就出来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主题、文献、方法与框架:论文写作的高效“四原则”》,专家:李浩然)
我们现在提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质上就是要我们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现在很多论文都是对策类的文章,个人觉得对策类的文章不仅要提出一些想法,比如,怎么样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方式,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说我们的对策或方法都没什么兴趣,或者已经有人提出来了,还是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要多了解一些,这才是最重要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要把论文写好,能够体现创新,多是指问题新、方法新、材料新、角度新,但我认为论文的创新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结论创新。其它都是假的,如果我们用一个新方法得出一个旧结论,那论文是不能发表的,但如果我们是用一个新方法或新视角又或是新材料去得出一个新结论,那这篇论文就是好论文。由此说,论文的创新性是一个结果性的评价,真正的创新恰恰在结论,而不在他处。进而说,我们在做选题的时候是不需要考虑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因为选题只有做完了,甚至我们的论文写完了,才能去把创新性给提炼出来。(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十分钟选题术”现场直播》,专家:乌角先生)
文献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除了平时看到的论文、学术专著,也包括报纸或杂志,比如《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它们都有各自的理论版。在这些文献中,作者肯定会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那么在他主要观点之外,一定会有其他的知识点,而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这些知识点来进行外延、扩展,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来论证可以去写作的可能性。以《意大利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这篇文章为例,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讲意大利音乐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非常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是要写什么。通过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差不多能够猜测出从婴幼儿时期到义务教育阶段,再到青少年时期再到高等教育的大学时期,肯定是这样子的。进而我们思考: 音乐教育在意大利既然可以发展,说明形式很好,正因如此,才会让其他国家借鉴。既然我们知道了音乐教育在意大利可以发展,而且发展形势非常好,足以说明意大利本身有足够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艺术教育环境。很明确肯定的是“大艺术”教育环境在先,然后是分支下的音乐教育环境。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去生发出一些关于意大利“艺术教育”的特点,以及去延伸出一些其他的相关问题呢?我们可以往下推,意大利高等艺术教育我们可不可以谈?因为我们已经把意大利的音乐教育扩展到了意大利的艺术教育,那么我们再往下延伸,进而延伸出意大利高等艺术教育。是不是可以谈一下意大利高等艺术教育的思想?众所周知,意大利的高等艺术教育很厉害,歌剧、喜剧、绘画、设计等,它的艺术教育的思想是什么?那中国和西方的艺术教育又存在哪些不同?于高等教育而言,我们能否将国外课程与国内课程作比较。再微观一点,我们就谈美术教育,绘画造型或者是戏剧文本或是艺术设计都没有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主题、文献、方法与框架:论文写作的高效“四原则”》,专家:李浩然)
理论综述要围绕我们主题当中涉及到的两个或者以上的关键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综述。比如,围绕AB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哪些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把它列出来,这个才是正儿八经的理论综述。我们不能就理论写理论,更重要的是谈关系。 论文当中,有的内容是在说明,有的内容是在议论。文献综述,“综”的内容基本上是综合解释,这就是一种说明。“述”则是论述,“述”的前提条件是综合说明。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研究的一些现状给说明一下,最后重点放在我们怎么样看待他们的研究,进而引发我们的主题,这才是文献综述的宗旨,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