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第二,找到一个跨学科的融合点。不管是从自己长期以来的生活阅历或是学科基础,哪个方面都可以,但这个东西一定要找到、找准,就目前来看,仅仅是在马学科这个领域当中,对文本进行解读,还能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等于费力不讨好。当然有人会说,怎么别人这样写也发表了?坦白讲发表是一个合力,很可能人家前期就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深厚的积累,人家已经到了那个位置,所以这个要客观看待。第三,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所谓的“持久战”,就是按照目标期刊的行文格式、表述等要求反复地去修改,反复地去投稿。以上三点,就是对马学科论文写作与投稿的经验总结。(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跨学科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刊文为例》,专家:魏崇辉)
现在很多的公众号平台经常会推出一些征稿启事,我们一定要去了解不同刊物的特点。跨学科的同学在这一方面更有优势,但要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最近有个学生跟我说,他要搞“党史党建”,我建议他去做国家社科基金,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史党建”这个学科的发展历程。比如,写某一个概念、某一个词,以“治理”为例,这个词在中央文件中,它出现了多少次?出现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因为他是理工科的,可以借助一些工具,非常有优势,通过这个研究,完成了一篇论文。即便有些刊物可能会以所占篇幅太大为由不予发表,也别灰心。大概前年,我们团队也有类似的一篇文章,在某普刊上发表出来占了15页的篇幅。但最终结果很理想,这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我们做的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这个栏目的变化。一开始,我们可能还不了解哪些是热点,就国家社科基金而言,它既是学术热点,更是国家需要。每年国家社科基金都会发布指南,指南的意思就是说要让我们往它划定的方向去研究,我们去研究它,研究之后马上就是热点。当然,我们的那篇文章也是不断地打磨,改了好多稿,因为每一个数字、数据都要精准。研究之后,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对国家需要、对学术热点就都摸清楚了。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供各位参考。(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跨学科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刊文为例》,专家:魏崇辉)
关于理论,很多同学、老师都面临着如下三个困境:1. 读得少。不管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甚至读了博士仍有这种感觉,老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少了,尤其一写论文就感觉脑子里面是空的,总觉得没有东西可用,相较期刊上别人的文章,理论性又强,表达又好,更感到自愧不如。2. 记不住。本来就读得少,比如看了10个知识点,都能记住也是好的。但问题是,我们可能连这10个知识点都记不住。当然,不同的人,情况也不一样。有的人是读得太多,脑子里一团乱。这一方面是因为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尤其在现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各个学科的知识层出不穷,根本不可能记得住。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我们根本用不着。既然用不着,自然也就“没必要”记得住。3. 理解难。与前两个困境不同,从理解的角度来看,理论是不同于生活语言的另一套语言系统,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学术语言,但只称其为学术语言还不够。如果我们更深刻地进行理解,那么理论就是另外一套系统,是与我们生活、工作中所用的语言系统有区别的,理论语言主要在意义世界中用于对生活的描述。《“立地成佛”:怎样不看很多文献就“通晓”专业理论?》,专家:乌角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这份刊物不太具有普遍性,因为它的层次比较高。但是,刊物的发表是一个合力,要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正好有个选题比较热门)。这两年,《中国社会科学》比较热的选题是什么?我们可以看看它刊物的征稿指南或重点,其中有一个重点就是“话语体系”,大家投稿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刊物的用稿特点。比如,《马克思主义研究》,它现在用稿基本上一篇论文只要一个作者(硕士最好不要投)。而《政治学研究》却不是,从今年开始,它的用稿取向发生了一些变化,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这个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再比如,“马学科”领域中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这份刊物,“马法史”“国外马克思”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谈“马法史”“国外马”,我们要有历史学科的背景和哲学学科的背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跨学科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刊文为例》,专家:魏崇辉)
我们在进行文献搜索的时候,综述性的文章一定要多看、多了解。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综述类论文是拉近与整个学科的距离最直观的一条路线。我们来看一下《乡村振兴中“五个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综述》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通过分析,我们要找出它的主题词。然后再根据这些主题词去搜索相应的资料。常规的工作流程就是,先看一下文章是怎么讲的,引言部分一般都是讲政策性的、背景性的东西。然后看产业振兴的实施路径研究,产业振兴有多少篇参考文献,人才振兴有多少篇参考文献,文化振兴又有多少文献……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仅凭文章标题可能我们是有质疑的,但看了文章具体内容之后,我觉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完全可以发到C刊上去。 通过对综述性的文章的整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去检索跟我们主题相关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扩大了研究主题的一个边界,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东西融合起来。由此说,不论是写论文还是报课题,我们的格局就会更大,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写得更好。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论文写作前的“搜商”训练》,专家:何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