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期刊环节对提高论文的命中率来说十分关键,很多时候被拒稿并不代表你的论文写得不好,而是因为你没能匹配到合适的期刊。我们完成的文章要和目标期刊的办刊定位、办刊宗旨、发文偏好相契合,这样才能提升投稿的命中率。但现在很多作者在投稿时过于盲目,先把文章投给A刊,被A刊拒绝后再给B刊,被B刊拒绝后再给C刊,这样一圈下来至少要浪费几个月的时间,还可能降低文章的时效性。此外,有谢作者在投稿时抱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为了在短时间内评定职称。这种情况下,如果依旧盲目投稿,从时间周期来说,会耽误大量的投稿、用稿时间。(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
精读文献的第一大目标是能够准确概括出论文的创新点,并总结优缺点。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就能够客观地进行引用。第二大目标是通过精读文章掌握其研究方法、算法、实验设计等核心内容,并“为我所用”。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反复精读,必要时甚至需要去“复现”(Reproduce)论文。目前,大多论文的数据都是可获取的,我们在获得数据后,可以用作者在文中使用的方法重新验证一遍,看是否能够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就已经掌握了对应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环节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分析论文中呈现的实验设计的流程,而后按照该流程去做即可。但无论如何,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都是我们要精读,把文章读懂。(摘自教育学学术前沿与研究方法在线研修班《教育学文献阅读、整理及总结》,专家:欧阳璠)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画龙点睛”之笔。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往往追求一种结论上的创新,或是在实验室进行切实研究后获得的新发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支撑材料的创新。我们常说,一篇学术论文的底线是“言之有据”,其次才是“言之有理”,要善于从大量一手材料中生发出新的结论。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那么多新问题,但是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从而对该问题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第三,研究观点的创新。研究观点的创新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建议大家重视学科交叉,最好能合理利用自己已有的学科背景、知识基础。(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
文献阅读旨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迁移。用批判性眼光带着问题阅读文献是将已有文献迁移至自己研究选题的基础。阅读完文献后,应当如何将这些文献应用于自己的论文选题?主要有如下五点思路:第一,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题目;第二,注意缩小题目的研究范围;第三,对前人类似研究进行彻底的文献探讨;第四,多问问题;第五,提出假设,也即对研究问题作出推测性解释。当然,上述五点提示可根据自身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摘自教育学学术前沿与研究方法在线研修班《教育学文献阅读、整理及总结》,专家:欧阳璠)
第一,标题不宜过长,最好能够控制在“多一个字太多,少一个字太少”这样恰到好处的程度。有些文章的标题,放眼望去,三十七八个字,实在是太多了。第二,核心概念不宜过多。若是在标题中使用了太多核心概念,则会冲淡其实质性的内容,整篇文章很容易变成概念解释。在我看来,标题中涉及两个核心概念足已,一个当然更好。第三,语言表达要精准。不要在标题上使用不精准的表达,容易引起歧义,也不要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否则在写作过程中容易跑题。在文章选题确定后就可以尝试在标题中用简短的语言精准表述。(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