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反思来反省已有研究缺陷,能够助推文献批评写作。这里反思的过程是内在的、自我导向的,并不需要在书面上呈现出来,它能够促使写作者审视自己的研究立场、偏见以及认知局限,从而确保整个综述过程的客观性和严谨性。 在反思的过程中,作者需要跳出文献本身,从更宏观、更深入的层面去考虑问题,思考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见或盲点。在此过程中,作者需要问自己:这些研究是否全面覆盖了该领域的所有重要方面?研究方法是否适用,是否能够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或是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所得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在选择文献时,是否过于依赖某些特定来源或权威,忽略了新兴的研究成果或边缘化的视角?这种反思有助于识别文献梳理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偏差,保证综述的全面性和包容性,并为文献批评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为自己观点和立场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思考空间。(摘自《文献综述的六个步骤》,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2月26日)
在论文修改过程中,凸显创新性是确保论文质量和学术价值的关键。这种创新性不仅仅体现在选题的选择上,还体现在论文写作与修改中是否凸显出创新,也就是说,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表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性。因此可从前言、结论、摘要部分凸显创新性。 在前言部分凸显创新性,通常通过文献梳理和文献批评来展示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一般可以重点突出已有研究的局限,明确自己研究的突破点。结论部分也是突出创新性的关键所在,思辨论文一般可以通过研究价值的描述突出创新。质性、量化论文,则可以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进行凸显。摘要虽然简短,但也应简洁地传达研究的创新性,即在总结论文研究背景、研究观点时,可着重从观点的创新性上去修改,省去众所周知的、普通的观点,着重呈现具有新意的观点。(摘自《投稿前论文修改的五个关键:基于C刊论文发表前后的对比分析》,作者:施利娟,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01月01日)
从逻辑上来讲,任何原因都必然导致某种结果,基于此逻辑,如果把研究问题的呈现状态看作是一种结果,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去寻找已有研究中包含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的文献观点即可。 例如,《青年群体的自我养老焦虑因何而来?——基于生态压力过程模型的解释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第8期),在这一选题中,我们可将青年养老焦虑的产生作为一种结果去看待,基于此,文献梳理环节,我们可尝试去寻找造成“养老焦虑”的原因存在哪些已有研究。具体来讲,作者基于文献梳理呈现了工作中断或失业、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效能感等,都与焦虑的产生有关。同样的,《农村老年人数字支付抵制行为的心理归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管理学报》,2024年第1期)一文中,在将“数字支付抵制行为”作为一种结果去看待后,作者基于文献梳理发现,用户习惯、对数字银行的消极态度、不确定性规避、教育、收入、信息过载、地方和区域政治都导致数字支付抵制行为的产生。(摘自《文献综述的六个逻辑》,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2月12日)
每个理论本身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每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都承载着特定的假设、概念工具以及解释逻辑,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于研究问题之上,使得即使是针对同样的现象或问题,也能让研究者得出不一样的研究结果。之所以如此,理论框架不仅是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研究设计的核心,它定义了研究者如何看待问题的方式,界定研究边界,并指导研究的整个过程。当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理论视角时,实际上是选择了不同的概念工具和分析逻辑来解读同一现象或问题。这些不同的视角提供了多种解释路径,使得即使是针对相同的研究对象,也能够产生全新的理解,引导研究者注意某些特定的方面或变量,从而形成独特的研究发现。 (摘自《方法创新的四个策略:基于C刊同题论文的分析》,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9月24日)
一、个案的现实情况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个案的发展过程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一策略需要我们首先叙述个案的现实情况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之后阐释个案的发展过程和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这一个案对本文研究问题的适用性。 二、个案客体的来源+个案客体的特点+个案客体的典型性+个案主体的代表性+个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作者需要首先围绕个案客体进行论述,包括来源、特点、典型性,之后还需要说明个案主体的代表性。最后,还需论述个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客体”指的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而“主体”指的是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三、个案的选取条件(宏观)+个案的典型性标准和选取过程(微观)+样本量的选取原则+个案的具体特征。若想运用这一策略,我们首先需要从宏观上叙述个案的选取条件,之后再从微观上说明个案的典型性标准和选取过程,然后介绍样本量的选取原则,最后阐释个案的具体特征。(摘自《案例研究“案例代表性”论证的三个模板》,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