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综述文章的目的是归纳以前发表的文献,并将其置于某种展望之中。通过文献回顾,对已发表的文献加以分析、评论,得出重要结论,可大大扩充引言,删除材料与方法,删去结果,扩充讨论。必须在写作前准备提纲,综述文章的引言部分对读者的影响颇大。扼要回顾总结以往的有关信息,尤其重视该专题的新信息的综述。出色的小结和摘要终将会探寻到易将其编入教科书的途径。综合述评文以阅历资深且对某一领域有突出造诣者撰写为佳。(摘自《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著者:周新年,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希望大家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方法是工具。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掌握所有的工具。我对研究方法的态度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干什么活,就用什么工具。文革时期林副主席号召大家学习毛泽东思想,用老三篇、毛主席语录代替《毛泽东选集》,有个有趣的口号,叫作“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我对研究方法就是林副主席的态度。我每次讲统计课都告诉学生,这个课程结束后,如果你说“李老师,我再也不怕统计了”,我就完全满足了。不怕了就是学会了,敢用了就是学通了,用对了就是学精了。(摘自《不发表,就出局》,作者:李连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一,寡欲无知。比如,有些学生本身不怎么喜欢研究,既没有做研究的欲望,也没有想去了解专业知识的冲动。这种寡欲无知类型的,怎么可能发现好的选题呢? 二,求助无门。比如,有些学生的确是想做研究的,但写一些研究性的报告或者是文章时,不知道怎么去选题。因为没有这样的课程,也没有人教他,而周围的同学和他几乎是一样的水平,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同样也难以发现好的选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怎样发现好的研究选题:“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专家:王素洁)
有的人两次被拒就很灰心,就开始怀疑自己了。不要灰心,不要怀疑自己,应该接着试,每次收到的意见都要认真看。要相信大部分审稿人不是恶意的。有的时候,审稿人可能表现得有点不耐烦,可能表现得居高临下,教训你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不会。不会就是不会,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一开始都不会,都是学会的。不会就学,做错了就改,改好了就好了。(摘自《不发表,就出局》,作者:李连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文章不厌百回改”,论文的修改体现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期刊编辑部要求作者对文章的每一次修改打磨,都显示出对学术的端正态度。我们作为年轻的学者,一定要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地在与编辑和审稿专家的联系、指导下进行文章修改。经过一遍一遍地修改,最终达到编辑部对文章用稿的质量要求。(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C刊编辑:人文社科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投稿技巧》专家:陈沛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