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有关学科和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了解不同学者的思路特点及其研究倾向,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其达到的水平,从中萌发个人见解,进而确定选题。这是最传统的一种选题方式,使用者也比较多,从文献资料中选题,自然需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一个分析和思考,保证了研究的连续性。(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理论型论文的正文没有固定格式,它的结构形式千变万化,但论文各个部分之间应该有紧密的联系,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可以是并列的模式关系,即将研究的问题划分为若干并列的方面进行论述;也可以是逐层深入的纵式关系,即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等逻辑顺序进行论述;还可以是并列和层次相结合的纵横交织的关系。(摘自《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著者:周新年,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实践是通向知识的大门,许多学科的课题研究也都是问题导向,从现实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也是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实践中也会产生出许多人们从未研究解决的全新课题,而这些问题无疑会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从现实问题出发,提炼选题,也是论文选题比较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选题方向比较容易找到,但是它往往需要对社会和生活当中的现象有敏锐的一个洞察力,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关键的学术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引言的内容主要有:研究主题、研究目的和研究理由(属于哪一方面的课题,确定课题动机、背景、起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和意义,理论依据和实验设备基础,预期目标,本课题在学科领域中所占的地位,研究所涉及的界限、规模或范围,对他人已有成果的评价及相互关系,新概念和新术语的定义等)。在学术论文里,上述内容不必逐一涉及,可按具体情况取舍。(摘自《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著者:周新年,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除了实践之外,论文写作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比如本领域的经典文献、本领域的学科历史、本领域的优秀期刊文章,这些是需要我们去阅读的。特别是对于硕士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自己学科的经典文章、经典著作进行阅读,然后是本学科的发展历程,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专门的发展史,也要了解其发展历史,这会帮助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问题。再就是阅读论文,这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态化的一个动作,每天去关注一下知网更新的新文章,特别是追踪式的阅读。我们关注到某个领域某个期刊,它具体在某月的月底、月初还是月中会见刊,可以定点地去阅读,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来发现问题,也是我们的写作来源。(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高产作者分享:论文写作与发表的五个要素、四个阶段和三个工具》,专家: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