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验论文完整的基础上,还要看论文的表述是否实事求是,且清晰明了。我们强调要对文章进行润色,润色就是要看文章的表述与作者内心想表达的观点,是否表达准确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不论是做实证研究还是做一些理论类的文章,都要看一下我们的阐述是否是完整、清楚的。改文章时,最好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修改,而不是进行单一的局部性修改。因为只进行局部性的小修小补,也未必能够达到修改的初衷。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建议大家按照审稿专家们阅读文章的顺序,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重新的梳理,先看题目,再看摘要,再看论文的思路设计,然后再到具体的正文部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检验各部分的阐述是否完整。(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学术论文是一种学术文体,虽然其规范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微博或者说像段子手创作的那些文字一样,但既然是一种文体,就可以追求属于各自的行文风格,可以自成一体、独具魅力。通常,我们在读高质量文章的时候,会发现有的语言相对比较平实,通俗易懂。有的则比较花哨,还有的喜欢用一些文言文,还有的语言比较晦涩或深奥等等,而这些都会形成不同的行文风格,以至于到后来我们看到一篇文章,可能不看作者,也大致会知道它是谁写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形式美指的是用刻意的外观设计来呈现学术论文的内容美,同时,体现了思路设计篇幅平衡的要求。以8000字的论文为例,我们按照“总-分-总”的方式来组织撰写论文,那么两个总的部分可能就各占了1500字左右(比较合适),分的部分占到5000字左右。如果,我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这篇论文,提出问题约2000字左右,分析问题约3000字左右,然后解决问题约3000字左右,这是比较合适的。我们要合理运用文字,也包括图表、数据的内容,来呈现出我们论文的形式美,当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头重脚轻的情况。(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在选完题之后,建议大家再做一项工作,就是要回到学术文献的数据库,去对我们选题的题目再进行一个文献计量的最后校准。比如说去中国知网搜关于我们这个题目的一些文献的发表情况,近几年的发表趋势是怎么样的,在核心期刊里面每年发表的文献的数量是呈递增还是递减的。如果这个热点已经过去了,就属于学术热点的风潮已经过去了,可能这个选题就比较老了,视角上就会有差异。也可以从国家社科立项的数据库,看一下近几年关于我们选题的国家社科的立项情况大概是怎么样的,也可以做一个判断。当然通过这些数据库,对于已经收录的或者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诊断,来对我们自己的选题进行校准,看一下它是否还值得跟进。(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