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敏感度即我们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某一选题或某一研究领域形成的学术自觉。我们经常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对某一选题的看法、评价或者对某一领域所反映社会问题的观察。那么,在这种长期的锻炼当中,就会形成我们对某一领域甚至某一个主题方面的学术认知,所以说要不断地锻炼,以此提高我们自己的学术敏感度。(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通常,编辑(评审专家)审稿时,第一眼看的就是论文题目,题目能反映出这篇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内容、背景是否是当前所需,也能体现出作者是否是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只有选题选好,才能吸引编辑(评审专家),让他们有读下去的欲望。所以说,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录取的关键。(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很多人在写论文之前,总是绞尽脑汁来思考论文的选题。实际上,这就是在选一个论文的范畴,当我们把论文的选题或者(具体说)题目选好之后,我们论文的架构基本上就完成了。一旦论文架构完成,也就意味着这篇论文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我们怎么样把它写好。用我们的学术化语言、学理化语言、逻辑化语言把整个论文填满,充实成一篇好的论文。(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有的期刊已经成立联盟,就是抵制一稿多投。在这个联盟里面,只要有人被发现是一稿多投,那这个期刊就会在联盟里通报,然后联盟内所有的期刊都会把这个作者给拉黑,抵制他今后再投到联盟期刊里。换言之,只要他投联盟里面的期刊,都会被退稿。同样,现在知网上对于一稿多投的预防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只要编辑部登录那个系统,就可以看到作者这篇文章是投了哪个期刊,被哪个期刊退稿了,或者是进展到什么样的状态,这些都是可以查到的,因为系统都是联网的。当然,有的期刊对一稿多投的处理还不够严格,但大趋势是越来越严格的,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投机取巧,切忌一稿多投。(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它的好处是操作简单,缺点是我们无法看到审稿流程。比如说,有的期刊退稿了也不发通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采用电子邮箱投稿的话,就很容易产生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文章处于什么样的一个进度。有的时候打电话问,编辑也不一定完全告知,就是告知我们要等待,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坑。另外,电子邮箱投稿也存在着一些虚假的投稿邮箱,导致容易被骗。(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