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论文写作而言,尤其涉及到深度,一定会牵扯到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要找到适合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阐释我们的研究问题。如果没有任何理论的支撑,那就谈不上任何的深度。尤其是我们艺术实践类专业的同学,正文写了七八千字,但觉得无深度,体现不出论文的专业性,其实就是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的缺乏。(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主题、文献、方法与框架:论文写作的高效“四原则”》,专家:李浩然)
我们对研究方法也要做一个广义的理解,它既可以是实证研究,也可以是规范研究。既包括定量研究,也包括定性研究。总之,论文中得有方法,仅凭自己说,想发表是很难的。以“商务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为例,这里并没有体现研究方法,其中“案例”并非指案例研究法,而是强调在商务英语课程里,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用进去,然后做教学案例设计。再如“三种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方法比较”,这里面是有方法的,其方法就是规范研究里常用的“比较法”。再如,“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效果研究”(量化)或者“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扎根理论研究”(质性),这些都是可以的。事实上,方法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只要运用一个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了,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法,至于用哪一个方法,需结合自身而定。(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十分钟选题术”现场直播》,专家:乌角先生)
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就是选题,选择什么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也是首要要素,因为只有我们明确了写什么,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即怎么写,进而进入到论文框架的制定中。但如果我们连选题都没定好或者没定不出来,那论文也就没有去写的必要了。很多人之所以出现焦虑、拖延,主要还是卡在了“选题”这一问题上。(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主题、文献、方法与框架:论文写作的高效“四原则”》,专家:李浩然)
有的论文引言写得挺多(2000多字)且不分要点,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引言的目的就是要引出问题,比如,养老服务资源的利用的问题,现实当中它利用得就是不行,那我们用几句话或者一两段话把这个现实的问题说明白,之后再简要描述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此点出论文的主题就可以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多数人写论文的习惯是先立题目,后列提纲,再写正文。但是,也有先写摘要的,然后根据摘要再写正文。先写摘要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整体确定下来,照此论文的思路也就清晰了。而我则是先写正文后写摘要,最后把正文“缩写”提炼成摘要。至于摘要、正文哪个先写?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并无优劣之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