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寻找法即我们以自己田野调查现实状况作为出发点,将现实情况与现存文献(理论)进行比较,并找出目前的实证困扰以及现实情况跟理论是否存在差距。(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
“先研究后写作”跟“先写作后研究”两种观念各自所对应的情况是:一种是一直在看文献只侧重于研究,迟迟不写论文;另一种是坚持持续地写论文,即便质量不高,但仍寄希望于量变质变。而后一种更强调写起来才是王道,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毕竟不写就是“0”,哪怕文献看得再多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研究与写作的关系:三种理念》,专家:乌角先生)
文献寻找法即我们从诸多的参考文献中,通过文献分析提取问题,选择一个被认为重要但尚未进行系统性检验的假设。参考许多文献正在争论的问题,要找出盲点。可以将其他领域的一个理论应用于自己的领域。(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
若想把研究做好,绝非一日之功,它的周期可能很长,少则一两年、多则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由此说论文不应量产,而应呈现“厚积薄发”的状态。但是,在现实中,又形成了一个悖论,囿于当下各种形式的科研考核,都由不得我们“厚积薄发”,观念与现实的矛盾,将我们置于困惑中,当然有人对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了批评并给出了意见。这种情绪不难理解,对矛盾问题过于纠结并不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至此,我们需要反思常规的写作观念是否有问题,设想一下,离开研究是否也能进行论文写作,进而生发出“先写作后研究”这种研究与写作观念。(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研究与写作的关系:三种理念》,专家:乌角先生)
论文写作过程要先有结果再有题目,或者是先有一个选题,然后做出一个结果,根据结果来锁定一个题目。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可以参考近期目标期刊主要关心什么;如果已经有了一个题目,要验证这个题目是否可靠、能不能研究,我们可以通过知网的文献检索,或通过与导师、同行、同事等诸多业内人员进行交流,根据我们对结果的发现重新进行题目的修定。(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