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意义重大,它决定了研究的创新性、价值性、可行性。我们寻找选题或参考资料,可以关注国外期刊资源,也可以参考一些微信公众号,比如“科研写作研究所”里的一些文章。就目前的学术论文而言,问题的提出并不是重点,而是出发点,我们真正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选题不能含糊不清,如果是有复数的选择,必须要指出你选择该标准的理由。(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
沿袭“先研究后写作”的观念,似乎并无差错。但一味强调“厚积薄发”,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把论文写出来。观念与现实处境(当下科研评价体系)的矛盾,将我们置于困惑、焦虑中。而“先写作后研究”的观念,的确也会有很多人接受,让写作倒逼研究,比如博士毕业有要发两篇C刊的要求,进而让很多同学去检索、阅读文献等。在这种倒逼研究中,可能有些人会实现真正的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比如一开始写的论文质量并不好,但一直持续不断地写,总会实现飞跃。纵然很多人能接受“先写作后研究”,可又无法完成自我说服——“不研究写什么”的问题仍在脑海中打转。(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研究与写作的关系:三种理念》,专家:乌角先生)
我们的选题,主题是要明确的,一般要有若干层次且必须包含新问题或者是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我们要把这些问题向前推进。这些问题要有价值和理论意义,要深化对事物内在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价值(优化实物工作)的问题,真问题总是有价值的。还有一些学术论文的选题要研究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可通过观察获得相关数据,并且研究内容要适量且具理论意义。(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
无论是“先研究后写作”还是“先写作后研究”,这两种观念可能都有问题,但问题是即使我们知道它有问题(即谁先谁后),但仍然很难改变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判断。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研究与写作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同步进行的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不应被割裂。进而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考虑论文的质量与研究和写作的先后顺序到底有没有关系,“先研究后写作”是不是论文质量就高,或者是“先写作后研究”论文质量就高,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但如果按照第三种观点,那就没有关系,因为写作就是研究,两者是一回事,并不涉及先后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研究与写作的关系:三种理念》,专家:乌角先生)
案例寻找法即我们以自己田野调查现实状况作为出发点,将现实情况与现存文献(理论)进行比较,并找出目前的实证困扰以及现实情况跟理论是否存在差距。(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