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作者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不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博士阶段,毕业论文都能写得出来,但是,摘要总写不好。这恰恰证明了摘要的重要性,就论文发表而言,甚至有时论文的摘要比正文还有用。除了论文题目以外,很多评审专家眼里盯得最紧的就是摘要,甚至很多学术名家都会提醒我们,一定要好好打磨文章的摘要部分,要把摘要写得非常细致,让人看了之后,仍有一种继续深入阅读论文正文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继续阅读的想法,那论文被录用的概率也就大幅提升。因为我们要吸引评审专家继续往下看,提供一些超预期的东西,而不是看过之后就丢在一旁。(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好论文诞生记: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策划步骤与投稿发表攻略》,专家:孙老师)
在综述部分,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结合一个案例来看。读者在通读《设计遏制犯罪的概况综述与趋势研究》这篇论文的综述部分过后,得知该研究有关于“设计遏制犯罪”。此处,自变量为“设计”,由于研究“设计遏制犯罪”,故因变量为“犯罪”。按照“克雷斯威尔文献五步法”进行操作,第一步,进行序言写作,说明文献综述会做哪几个部分。第二步,撰写与“设计”相关的内容;第三步,撰写与“犯罪”相关的内容;第四步,要做关于“设计”和“犯罪”相关的、把自变量与因变量结合起来的文献综述。最后再在前文基础上做一个总结。对于做开题报告而言,这样的写法最有效,有利于作者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展现出来。(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艺术与设计学科研究生如何做好开题报告》,专家:刘老师)
以《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这个题目为例。首先,这个题目读来令人感觉像教材题目。其次,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很多,作者一定要具体到“风险管理”领域中的某一个问题中来。题目只是泛泛谈及“风险管理”,范围太大,别说写成一篇期刊论文,写成硕、博论文甚至做成课题项目都可以。再次,题目字数过少,好论文的题目之所以字数多,是因为它不断增加约束性的词汇。约束性的词汇越增加,就会使研究对象越细微、越聚焦。这跟我们拿一个凸透镜,在阳光下让光线通过凸透镜照到火柴头上,可将火柴点燃是同一个原理。题目要聚焦,聚焦之后才能够“燃”起论文的“火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题目符合要求,我们才能写出一篇好论文。(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好论文诞生记: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策划步骤与投稿发表攻略》,专家:孙老师)
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提出做文献综述的模型。他表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1.序言,即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2.综述主题一,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只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能够使关于自变量的文献与关于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3.综述主题二,融合了关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有多种因变量,但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重要的因变量。4.综述主题三,包含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学术文献,是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应相对短小,且囊括与计划研究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若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是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5.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出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何要对该主题做更多研究。(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艺术与设计学科研究生如何做好开题报告》,专家:刘老师)
以普通期刊上的论文题目《浅谈化工企业实验室认可》为例,不建议用“浅谈”“浅议”这类文绉绉的题目,尤其是第一次发表论文的作者,就照着标准式的题目来拟题即可,千万别拽文。要用最规范的方式来命名论文的题目。假如手头上有论文题目已经确定,先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的论文题目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通过稍多一点的字聚焦到某一个具体的点。比如有很多约束词,这些约束词是否能明确体现出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或是基于的理论是否是热点、前沿的。事实上,期刊编辑、审稿专家拿到一篇投稿论文,十有八九先看题目,题目不行,那论文内容也仅仅是简单地一带而过,他们已经有了预设观点(第一印象),有了预设结论。随后粗略一看内容,证实了预判,那这篇文章就很容易被pass掉。(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好论文诞生记: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策划步骤与投稿发表攻略》,专家: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