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性学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跨学科”,我们需要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我们的专业里面,然后拓展所在专业的认知。比如,“为什么一个企业具有竞争力”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已有研究里面有成千上万篇文献,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实现创新呢?比如,我们通过访谈等方式,发现了“领导力”这个因素,也即员工认为“领导力”很重要,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企业就破产了。我们之所以能够发现这个因素,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其他学科曾经提出过该概念。因此,多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整个理论体系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海外学校的学术能力培养机制》,专家:贺小刚)
二十大召开之后,很多研究者会通过关注二十大报告来为课题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但是二十大报告只有3万多字,它只是思想的最终凝结和升华。因此,仅仅看二十大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很多和二十大思想有关的具体内容,都已经在习近平总书记近一年的各种各样的著作、讲话中有所体现。我们要想比较全面地关注二十大的思想内容,还要去关注这一块,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等都是一些值得去看的著作。需要注意的是,大家不要去看一些比较陈旧的著作,可能里面的一些提法都早已经更新了。(摘自《二十大政策热点与2023年艺术学课题选题与申报》,专家:介子城)
虽然有的课程的名字里面没有体现出“理论”两个字,但其实理论是嵌入在里面的。比如管理学的战略管理课程当中可能涉及“认知流派”,将它放在这一门课程里面,我们学完这门课程之后,也就掌握了该理论。再比如组织行为学,它的很多理论是散落在领导学当中的。如果我们选了领导学的相关课程,除了组织行为理论,领导学中也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理论,这些我们也都要去掌握。(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海外学校的学术能力培养机制》,专家:贺小刚)
研究方法实际上没有正误之分,它只是一个认知论的问题。方法只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比如瞎子摸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这只大象,以前我们会说这些人只见局部,不见全部。若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并没有错,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这个大象是怎么一回事。方法论只是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认知世界。因此做研究时,使用定量方法或定性方法都可以。(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海外学校的学术能力培养机制》,专家:贺小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我们国家如果想要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就要了解西方的话语体系与思维方式。实际上,现在的中西话语是不对等的。比如,一位中国作者在《经济学人》上就我国的很多正面内容发表了一篇文章,但却以广告的形式出现在上面。这就是典型的话语不对等,即西方的文章可以在上面正常发表,而我们的文章却得以广告的形式来发表。当然,本身可能也不是由于敌意刻意而为之,主要还是因为不了解话语体系。(摘自《二十大政策热点与2023年艺术学课题选题与申报》,专家:介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