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刊的产生初期并没有评价的功能,只是人们在评价方法的探索中发现了其评价价值而被赋予了新的评价功能。在统计学介入之后,对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蓬勃发展,提出了引文频次、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这种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评价,在一般意义和整体趋势上是没有问题的,是科学的,而当人们将这种全局性评价指标应用到具体的人或论文以后,偏差就出现了,也就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可以讲,这种统计学意义上的、基于期刊和期刊论文的评价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应用范围的无限放大。也正是因为这种批判,必将促使人们发现更新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摘自《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著者:赵大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
摘要一般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几个主要部分。但写作时的重点:应突出作者研究的创新性结果,主要结果和结论应交待清楚,不能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应避免对标题的重复和一般性内容的叙述,最大限度地增加摘要的信息量;应注意语言的表达,避免难以理解的长句,用词应通俗易懂、简洁准确。(摘自《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著者:赵大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
跨学科研究需要学科之间的融合,这种边界性的跨越在学科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学术性冲突,不同的学科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研究方法、研究术语,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来说,也就是存在不同的学科范式,不同的学科范式之间存在着各自的冲突,如何根据研究问题的需求组织跨学科研究,必须克服这些不同学科范式之间的冲突,根本上就是要克服不同学科文化之间的冲突。(摘自《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著者:周朝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一般是由这样几部分组成的:确定选题-实施研究一整理发表,而整理发表的目的是为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开始新的、更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科研论文既是一项研究工作的结果,也是另一项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开始。(摘自《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著者:赵大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
国内统一刊号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国内出版的报刊按规定格式统一编定的登记代码,其结构形式为:CNXX-XXXX/YY,CN为国别代码,xx为地区号,XXXX为该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YY为学科分类符号,只有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报刊才被允许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摘自《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著者:赵大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