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通讯评审意见表》的评选标准中,选题所占的分值比重达到了30%,也即专家在进行评审时会主要考虑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申报者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的把握程度。“选题的论证”占50%,因此,除了选题之外,我们还需要把握好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主要考察内容、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其次是创新基础,即前期的研究成果,大概占20%。结合《通讯评审意见表》的评选标准,我们能够发现,选题的重要程度远远不止30%。如果选题不好,可能评委拿到你的本子后在十几秒钟内就决定把它pass掉。因此,选题所占的比重应该不低于50%,一个好的选题直接决定了你的成败,不论是课题申报,还是写期刊论文,都是如此。(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
论文标题应满足以下五个要素:第一,视角要明确、新颖。题目需要清晰展示作者想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问题。选取研究视角关键在于新,运用一些联想或者反常规思维的技巧,或许能有不错的效果。第二,研究对象要明确。题目还需要明确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大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对象是不是有研究价值,你是否真的对其感兴趣。第三,要有问题导向。大家需要思考题目中呈现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是否新颖,是否属于当下大众关注的热点。第四,善用新方法凸显研究新意。如果大家的研究问题没有新意,此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来提升研究新意。第五,努力呈现可能的结论。“结论”这要素,其实是论文标题所要体现的。论文新,关键是观点新,也就是结论有新意。(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
我们现在已经基本脱离了需要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因为评审专家们都会考虑你是否能够完成这个项目,他们会通过你的前期基础和你的团队作出判断。当你想去“抓人”组建团队时,会发现很多人自己也要申报。甚至有些老师,除了自己,一个团队成员都没有,最后当然没有申请下来。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团队,哪怕只有一两个成员,分工明确即可,而不是说找了一些人来“凑数”。因为后面在课题中期检查时,是根据分工来分别介绍成员究竟完成了哪些工作,这些内容是要写清楚的。(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姜霞)
在精读文献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知名学者和他的团队。筛选一些高质量期刊中知名学者、他们的合作者(co-author),或是他们团队的论文,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阅读。因为他们大致的研究方向、要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是固定的。他们的研究成果,一定是这一特定领域或方向中最顶尖的。这样一来,我们去读这些论文,就可以从大局上把握整体的研究方向。同时,在读这类高质量的论文时,要注意看里面的引用,这样我们就能够发现作者喜欢看哪些其他作者的论文。当我们大量阅读某一个领域的文献后,就会慢慢发现文献背后的研究脉络。为使文献脉络更为清晰,还可以使用树形结构图,将这些文献间的引用关系画出来。(教育学学术前沿与研究方法在线研修班《教育学文献阅读、整理及总结》,专家:欧阳璠)
大家在确定课题选题时,可以尝试从课题指南中去寻找有价值的研究。以国社科为例,课题指南里面其实细分了很多类别,比如艺术基础的理论、戏曲/曲艺.地域文化关系研究等,都是和我们音乐学相关的、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从所申报课题每年的申报指南中还能够发现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比如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戏曲演出研究、数字化保护、影视戏剧,等等。将戏曲与文旅融合相结合,也符合近几年国家倡导的大方向。如果认真阅读课题申报指南,大家可能还会发现诸如音乐学科体系、断代史、话语体系等研究,这些研究同样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