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题选题来说,“知己”的“己”包括我们自己所处的城市,甚至所处的单位,这些都有可能构成我们的相对优势。在课题选题时,我们需要分析“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天时地利”是指我们现阶段所在的城市、单位,承接了哪些重要的战略任务。比如,有些地方是自贸区、自贸港、先行示范区等。这里面就有政策上的“天时”,同时也有“地利”的因素。所谓“人和”的优势,就是指我们自己所处的教研室、团队,具有哪些优势。所以,在课题选题时,我们除了结合自己的前期成果以外,还可以将自己所在教研室、团队的优势与课题选题相结合。(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王秀伟)
有的作者前期成果多一点,有的相对少一些。但是不管前期成果多还是少,在课题申报的时候我们都要将这些成果体现出来,比如,调研报告、自证报告等。如果没有前期成果,我们也可以考虑其他方面,比如实践调研的经历或者是相应的成果。即便该成果还未发表,我们也可以将其写上,这是被允许的。再如,针对某一课题,我们前期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从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包括数据、案例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选题的基础。(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王秀伟)
第一,具有一定的即时性。什么叫即时性?它要跟时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现在每年国家社科基金的很多选题,如管理学方面特别是公共管理方面的领域,它与当前的时代、与当前的时事联系得非常紧密,我们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所以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即时性。 第二,问题要突出。要让编辑或者评审专家看出来你的问题是一个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养老服务研究过多关注体系建设、模式构建,是一种现实的、比较政策性的模型研究,但很少有人关注养老服务理论,也即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理论体系的构建,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首先,可以到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如果你具备阅读外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检索外文期刊去看外文文献。比如,发现外文的文献在研究什么,然后在知网上检索同样的问题。如果发现知网的检索结果与外文的研究主题有很大差别,或者是国外已经有了研究,但国内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研究,则可以把国外研究拿来国内写一遍。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要跟之前的国外研究形成承接感,也就要求你目前的写作要有一个创新。 在知网上,可以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导出文献资料,得到趋势图,从而了解目前的文献研究主要是从哪方面演绎到哪方面,要把各个主题、各个演绎的内容进行归纳。但是,同时也要做适当的延展。不能为了文献的归纳而归纳,要在写文献的过程中,有一个对文献的分析。(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
科研设计需要我们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能改变我们目前认识的问题,如一个新想法或者是对旧问题的新认识。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热点问题。因为你的论文和热点挂钩后能够快速被更多的人引用,这也会影响期刊的引用指标如“被引用的半衰期”“影响因子”等。如果期刊发表的论文引用率很低,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被别人引用一次的话,那么期刊的相关引用分数也会偏低。所以大家要知己知彼,站在期刊编辑的角度去思考选题,尽量贴近热点问题,以提高自己的中稿率。(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