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稿自己学科领域内的期刊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避免小错误。虽然有些期刊大家比较熟悉,但是一不留意,往往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养老服务类的文章在面对《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这两个期刊时,肯定选《人口与社会》,因为“社会”它包括的范围更广,投稿的命中率比较高,而《人口与经济》的用稿范围比较窄,退稿率很高。 第二,关注审稿专家。因为(目标)期刊的很多审稿专家,可能是本领域当中比较权威的一些人。如果出现网络投稿的话,要注意回避。一般国外期刊有时会问你,是否有要回避的审稿专家。 第三,有些领域的期刊专业性比较强,投稿注意规避。比如《欧洲研究》的针对性是比较强的。如果你的文章缺少针对性,不建议投。(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课题选题时要注意与三点内容相结合。一是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因为国社科的立项,一般以实践性为导向,服务于国家政策需要。二是与自己长期的研究方向相结合。我们在课题研究时,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前期成果去找到创新点和导向性,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挖掘,这样方可细水长流,逐步起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三是与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相结合。仔细研究近年来的教育部立项项目,就会发现:像区域问题、民族化问题、西部问题等,对于当地的研究者来说是很有优势的。(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
“期刊级别”与“投稿选择”的关系”分为四种情况:一、既是权威期刊也是领域关注性高的,它对论文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投稿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文章,找准该期刊的投稿风格。二、不是权威期刊,但对本领域相关性要求比较高的,不要投稿,即使相似也不行。比如说社会学方面的文章,稍微和管理学沾点边的,投了《管理科学》,基本上命中率非常低,因为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三、是本领域的核心期刊或者C刊,但排名靠后,对论文要求相对不高的,这是我们重点投稿的方向。比如2019年版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第8版当中,每一个学科排名中间靠后的期刊,基本上都属于权威性不怎么高的期刊,如果对自己有信心的话,可以从学科排名三分之二处的入选期刊出发,确定自己的投稿范围。四、期刊不权威,同时领域相关性低的,一定要争取投稿。比如说民族社会工作的文章可以发表在《贵族民族研究》(北大核心)当中。(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跑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仅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容易跑题,期刊论文也存在跑题的现象。“跑题”现象一般指作者虽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最后并没有解答。 “厚此薄彼”现象是指对问题的研究程度不一。有的博士生论文开头提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几个章节解答过程中,深入的程度并不是同等的,有些问题可能探讨得很深,有些则并不深入。这是因为作者可能对特定的理论和模块比较熟,但是有的问题可能就了解得非常肤浅,浮在表面上。(摘自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能力提升与论文写作在线研修班,专家:王峰)
第一,转换角度。我们在寻找选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来解决某个问题,这其实是选题的一个思路。如果研究的是同一个研究对象,而我们选题的思路角度不一样,这反而会得到一些专家的青睐。转换一下思路,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二,从对日常现实的深入研究出发。现实中难免存在许多有待回答的问题,可以从身边的现实问题出发思考选题。比如,从实践教学或学术讲座中去思考选题的各种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现实相关的问题,只要稍加留心,就一定能够发现身边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