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访谈法来搜集资料的情况很多。调查研究者的面谈是一种专门化的访谈类型。与所有访谈员一样,他的目标是希望从他人处得到正确的信息。但是,部分访谈者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调查访谈。调查访谈是一种社会关系,与其他的社会关系一样,也包括了社会角色、规范和期望。访谈是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为时短暂的次级社会互动,其中一人有明确的目的,想要从对方处得到某些特定的信息。这个互动中的社会角色包括有访谈员与受访者或被访者。信息是通过异常结构化的交谈获得的,在交谈中,访谈员首先进行自我介绍、进入,之后询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记录答案、深入探问,而被访者回答。回答完之后,双方便可离开。(摘自《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作者:劳伦斯·纽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论文论证常采用严谨的三段论式逻辑,但有些时候,限于身份条件等因素,很多作者常常找不到一手数据或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那么在缺少一手数据或资料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有效论证呢?这里有一个窍门,即找出已有研究观点中被遗漏的大前提,观察这个大前提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是如何形成或被支持的,我们往往就能找到论证的突破口了。比如,很多论文中经常会有多群组检验、异质性检验等,也即在不同种类的事物或人群之间作区别,但是很少见到论文解释为何他们的区分是正确的。又或者我们的理论推理经常遗漏重要的东西。找回这些遗漏点,论文的观点中就可加入新的方面。(摘自《社会学家的窍门: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作者:霍华德·S.贝克尔,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
量化论文中,为了分析研究问题,推进理论认识,通常会先提出研究假设,比如将研究问题拆解成多个子问题,依据这几个子问题设定假设1、假设2.....,从新的理论视角或新的经验现象出发,论证这几条假设的逻辑合理性,从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所以,研究假设在量化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多作者在研究假设提出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导致研究假设没能正确推导出来,降低了论文理论分析的可靠性。(摘自《“研究假设”提出的三个常见问题与范文示例》,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0月23日)
批评“已有研究观点”,是一种非常有力度的文献批评方式。很多作者常常认为已有研究观点“说的都对”,不存在不足或问题,或者不清楚从什么角度去批评已有研究观点。然而,不直面已有研究观点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研究重要性不足,缺乏价值。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已有研究观点的批评。而对已有研究观点进行文献批评,可以从已有研究观点的适用性(即斟酌某一理论观点是否与实践相一致、某一国外观点是否与国内相一致、某一历史观点是否与现实相一致等)、冲突性(已有研究观点存在冲突,导致问题没能得到很好回答)、条件性(思考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或方法是否存在暗含的假设(局限),导致已有研究观点条件性成立)等出发。(摘自《C刊文献综述评价已有研究的三种策略》,作者:岳鑫鑫,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0月25日)
课题申报或结项,往往少不了“论文”。但是很多人申报课题时,习惯在“预期成果”一栏随便写上几个论文标题。还有一些人课题临近结题,便随便拿几篇已发表的论文“交差”。这样做,评审专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论文在“凑数”,从而影响课题立项或结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从课题中确定论文选题。换句话说,准备填写课题书进行申报的作者,以及急需论文以便课题顺利结项的作者,都需要重视从课题中确定论文选题。对于那些手头没有课题申报或结项需求的作者来说,也应当重视从课题中确定论文选题。比如,自己写论文但没有选题想法,这时不妨参考其他人已立项的课题,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选题点。(摘自《从课题中提炼论文选题的十种方式》,作者:刘小华,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