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马学科”论文的批判写作法

关于批判的研究,我们结合“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来做大致梳理。就“意识形态”而言,很多同学可能会去写意识形态建设的论文,比如写思政课教学,或者写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有哪些新的变化及创新等。这些也属于我的一个研究方向,在阅读过很多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论文后,我发现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文章没有区分意识形态理论与意识形态概念。比如,我们写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文章,可能要涉及到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做到最后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首要的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当然,大家也知道,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如果大家能够从这个角度切入去做一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论文,那是很不错的。 就这个角度而言,我的理解是,它关涉到一种自我的批判,即对意识形态本身的自我批判。但事实上,今天很多意识形态研究的文章高度同质化。大家可以到知网上去搜索一下,以“意识形态”为关键词,我们会发现都是前面说的这种文章,但很难从中找到一些新的知识。所以我建议,大家能不能从理论的自我批判入手,去梳理清楚自我批判的因素与成分?我们需要一个哲学层面的基本素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意识形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概念,另一个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作为概念,它包含着自我批判和自我认识,而作为思潮本身,它就是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批判。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谈意识形态的时候,它是有自我超越的成分在其中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跨学科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刊文为例》,专家:魏崇辉)

评论

暂时还没有数据

评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