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本位”的角度思考选题
专业本位即思政向专业融合,让思政的东西往专业上靠。可以是搞思政研究的,也可以不是。比如,“马学科”的就可以考虑这一种选题思路。当然,别的专业的人也可以。结合例子来看:《党组织嵌入对企业行为自律的影响——基于企业风险的视角》,我们知道,现在不光是国企,包括民企及很多社会组织,都是鼓励要建立基层党组织的。那么,党组织的建立对这个企业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说从“马学科”的角度来讲,这可能是个党建的问题。如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的话,这可能是个企业文化的问题。其实,它是一个问题,只不过,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的结果不一样而已。《法律制度效率、地区腐败与企业家精神》,就此选题,我们初步判断,这个作者可能是政治学或者管理学的(企业管理或公共管理),但也有可能是“马学科”的。因为,“马学科”里面也有很多人研究腐败、企业精神、制度。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它借助了专业要素、专业成分来提升了选题质量。如果说,单纯去研究腐败问题,不与企业精神、法律制度相结合,它可能就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学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思政教育到底怎样融入专业课:论文选题角度的五种可能》,专家:乌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