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合理对待“热点”,避开选题误区

就选题误区而言,常见的有以下情况:第一,不敏感不关注不结合。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作自己文,沉浸于自己的小天地,对社会热点不关注、对学术热点不敏感、对刊物设定的热点专题不了解,自然在选题立意和论文写作时就不知道如何结合。第二,盲目追逐热点。与不关注热点相反,盲目追逐热点是另一个极端。不顾自身实际和研究主题,采取“拿来主义”(不对热点进行理解和消化),没有考虑到热点与论文选题立意的关联,机械地生搬硬套,导致牵强附会,炒夹生饭。还有一种情况是一味地追随热点的变化,而呈现随波逐流的情况,被热点牵着鼻子走,这属于典型的“蹭热度”。围绕热点的变化,选题波动很大,导致很难围绕一个长期性的热点或一个相对稳定的方向深入研究。第三,选择热点不恰当。对热点及其背后的政策、内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而是主观臆断,导致无法实现与热点的有效结合。第四,掌握不好热点结合的尺度。片面突出热点而掩盖了文章主题,造成本末倒置,例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路径”,这个选题基本上就是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名称拿过来,作为文章的主题或者标题,显然一篇小论文是解决不了这么宏大的论题的。另外一种倾向是以热点装饰门面,但并没有实质性结合。例如“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路径研究”,只是扣了“文旅融合”的帽子,而具体到文章当中并没有体现“文旅融合”。(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有效把握社会热点,提高C刊命中率》,专家:王老师)

评论

暂时还没有数据

评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