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无需避免主观性
很多人会问,做质性研究如何避免主观性?其实还是把自己限制在了定量研究的框架内,做定量研究是要避免主观性的,因为我们最终的结论需要具备普适性。但质性研究根本无需避免主观性,因为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此处主观性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就会对这个研究主题有足够高的理论敏感度,势必最终得出来的结论是一个强观点,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所以说,质性研究无需避免主观性,但我们需要把主观性这一中性的概念往理论敏感度上去贴合。如何来培养自己的理论敏感度,其实也很简单:多看文献,多和同行交流。(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扎根理论与质性研究:范文拆解与写作体会》,专家: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