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常识力是回归现实实践的一种能力
这个解释并没什么难度,但在现实操作中却非常难,很多人沉沦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状态,已经不会从理论回归到现实。以“翻转课堂”为例,不论是技术转向,还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都是理论性的东西,那实践中的东西是什么呢?比如,有人写了“翻转课堂课前自学质量评价模型”,其中“课前自学”就来自于现实。研究它就是要解决在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面临课前自学环节质量不过关的难题。这是一个棘手的实践问题,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从知网上找不到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从现实中去找办法。那么围绕“翻转课堂课前自学”,可以去写质量评价模型,也可以写自主学习过程或者写课前自学的方式方法,还可以写课前自学与课中教学的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实践性的问题。落实到具体方法上,有人会去建模做定量研究,也有人去做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例如,“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扎根理论研究”,要搞清楚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为什么学不好,就得先弄明白这个过程里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想把它的过程搞清楚,就得用一定的方法,纯做理论研究是搞不清楚的,必须去做实践研究。再如,“翻转课堂课前自学方法的深度访谈研究”,这个质性研究,它是要做什么?虽然大部分学生课前自学做得不好,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做得可以,那我们就围绕这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从他们的描述中,提炼出他们的自学经验,然后再去扩散推广,也就是说把实践中的东西理论化之后再用于实践。(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十分钟选题术”现场直播》,专家:乌角先生)